通貨緊縮(deflation) :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消費者物價指數連跌兩季,即表示已出現為通貨緊縮。從本質上說,它是一種貨幣現象,也是一種經濟現象。
通貨緊縮會造成什么后果?
通貨緊縮這里的“貨”不是指貨物,而是指貨幣,通貨緊縮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貨幣的總供給小于貨幣總需求,此時市面上的商品總量大于需求總量,如果長期貨幣緊縮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有:
1、通貨緊縮會導致市場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有不利的影響。
2、通貨緊縮后,貨幣的供應量減少,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減少,對股市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素,因此長期通貨緊縮會導致股市行情低迷。
3、通貨緊縮后,社會的物價下降,企業的產品價格也要跟隨下降,那么企業的利潤就會減少,長遠來說,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而如果企業倒閉,那么就有很多工人失業。
4、當經濟發展過熱時,適量的通貨緊縮政策有利于調節經濟結構,消除一些泡沫經濟。
通貨緊縮的好處和壞處
一般來說,適度的通貨緊縮,通過加劇市場競爭,有助于調整經濟結構和擠去經濟中的“泡沫”,也會促進企業加強技術投入和技術創新,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對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的一面。 但過度的通貨緊縮,會導致物價總水平長時間、大范圍下降,市場銀根趨緊,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市場銷售不振,影響企業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強化了居民“買漲不買落”心理,左右了企業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購”,大量的資金閑置,限制了社會需求的有效增長,最終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長率下降,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不利。由此看來,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有不利的一面。為此,我們必須通過加大政府投資的力度,刺激國內需求,抑制價格下滑,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 與通貨膨脹相反,通貨緊縮意味著消費者購買力增加,但持續下去會導致債務負擔加重,企業投資收益下降,消費者消極消費,國家經濟可能陷入價格下降與經濟衰退相互影響、惡性循環的嚴峻局面。通縮的危害表現在:物價下降了,卻在暗中讓個人和企業的負債增加了,因為持有資產實際價值縮水了,而對銀行的抵押貸款卻沒有減少。比如人們按揭購房,通縮可能使購房人擁有房產的價值,遠遠低于他們所承擔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