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時期,到了末年的時候,周天子就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在歷史上,周朝是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不過周朝并不是封建王朝。周天子也不同于歷史上的皇帝,周朝屬于分封制,是歷史上大多數王朝都使用的一種制度。后來周朝出現了春秋戰國。
這樣的亂世在歷史上并不少見,可是春秋戰國之后,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封建王朝,這個朝代就是秦朝。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之后,逐漸的走向了強大,這時候的秦國經過不斷的發展,最終在秦始皇時期一統六國,成為了春秋戰國的霸主。
秦始皇在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的秦朝。這時候距離當初秦始皇想要一統天下,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不斷的戰爭給春秋戰國也帶來了慘痛的代價,其次就是百姓民不聊生,同時戰爭的不斷出現,讓人口不斷減少。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也沒有閑著,他進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的更改,這樣就方便了很多。后來秦始皇沉迷了長生不老,結果導致了他被一些江湖術士給騙了。于是就出現了歷史上的焚書坑儒。焚書指的就是將民間的書籍給燒毀,其次坑儒就是殺死術士。焚書坑儒對后世的影響意義不大,當時秦始皇焚書,只是民間的書籍燒毀了,秦朝朝廷是有這些書籍的。
殺死的儒生也不是真正的儒生,而是術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江湖騙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這時候的秦朝就建立了,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面對的敵人仍然是存在的,就是匈奴人,于是他修建了長城。這是在西周長城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的擴大。
秦始皇一共在位11年的時間,在歷史上所有皇帝中,這個在位時間并不算長。可是秦始皇在位期間,竟然五次出巡。那么秦始皇五次出巡都干了什么呢?《史記》記載,秦始皇第一次出巡“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這一年就是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一統六國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從咸陽出發,經過現如今的甘肅,之后出雞頭山,經過回中道越過六盤山到現如今的臨洮。之后秦始皇又回到了咸陽。這一路秦始皇將目的地放在了北地郡和隴西郡。
隴西郡和北地郡本是西戎的游牧地區,也就是秦朝的邊境地區。秦始皇到這里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宣揚自己的威嚴,讓當時的游牧民族不要惹是生非。第二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9年。這一次秦始皇去的地方比較多,從函谷關出發,經過洛陽,經大梁、陳留、定陶,登鄒嶧山、泰山等等。之后秦始皇由武關回到咸陽。
這次出巡秦始皇是進行封禪的,主要是要到齊國。因為齊國是唯一沒有經過戰爭被滅亡的諸侯國。這次出巡的目的就是向天下展示秦朝的強大武力,其次宣揚秦始皇的卓越武功。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這一次的目的地是趙國。
史記記載為“始皇東游,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秦始皇來到這里,為的就是讓當地的盜匪消停一下。這些盜匪大部分都是趙國反抗秦朝的分子,秦始皇來到這里,目的很明確,就是宣揚秦國統一六國的豐功偉績,其次告訴天下秦朝統一六國是為了“烹滅強暴,振救黔首”。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這次出巡的重點是在秦朝北部國防線,終點站是碣石。不過這次出巡,秦始皇下達了這樣的命令“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就是命令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鎮守邊境。
秦始皇修筑長城做一次親自勘探,其次就是看看秦朝邊境的匈奴有多厲害,禍患有多大。最后一次出巡是在前221年,也就是在這一次出巡中,秦始皇駕崩。這一年中,出現了很多奇怪的事,比如說“始皇帝死而地分”、“今年祖龍死”等等。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出巡中,秦始皇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