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騙保什么責任
騙保要面臨的不只是保險公司的拒賠,甚至會帶來刑罰處罰的嚴重后果。
在我國刑法中是有【保險詐騙罪】的,對于數額特別巨大或嚴重情節的,可處十年以上***。
二、案件回顧:790萬的騙保案
1、13張保單,790萬保額
無錫一名叫高建業的客戶,在一家保險公司購買了重大疾病險,保單觀察期剛過,他就申請理賠160余萬元,引起了保險公司的注意和懷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后有多家保險公司發生了相同情形,投保人均為高建業,均是在保單觀察期過后,立即申請理賠。
經偵民警接到報警后,認為這可能是一起騙保大案。在市保險行業協會支持下,無錫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排查發現:高建業在2016年5月至9月期間,連續在13家保險公司購買了總額高達790萬元的重大疾病險。
2、專業人士,合謀騙保
據民警介紹,高建業供職于無錫市內一家民營醫院,妻子廖曉蕓在一家保險公司擔任業務經理。高建業的行為顯然極不尋常,經偵支隊成立專案組,對這“13張保單”開始深入調查。
3、甄別3萬余條就診信息
本案偵查取證最為關鍵的一點,還在于投保前是否患病。高建業在自己工作的醫院內雖經過檢查,不過為躲避保險公司的先期調查,未留下任何相關病情信息。只要找出高建業投保前已經就醫確診的確鑿證據,整個案件的證據鏈就能夠最終充實完善。
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一份化名“高飛”的患者就診記錄浮出水面。高建業那份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作為出險依據的手術前B超和“高飛”的B超一起放在了一張臺面上。經偵支隊特地邀請甲狀腺疾病醫學領域的專家對這兩份材料進行嚴格比對,確認兩份報告中的患者為同一人。
至此,這份能夠證明高建業在投保時故意隱瞞欺騙的客觀證據,終于為案件定性落錘。最終不但無法獲得賠償,還要面臨多年的牢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