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保險市場是買賣保險即雙方簽訂保險合同的場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場,也可以是分散的無形市場。按照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
對保險行業的看法如下: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保監會通過對保險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得出我國保險業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基本論斷。認為保險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不相適應是當前的主要矛盾,提出必須抓住難得的機遇,盡快把保險業做大做強。近幾年來保險業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體系建設為基礎,堅持防范化解風險取得了明顯成效。這個成效的表現,一是保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2004年全國保費收入4318.1億萬,同比增長11.3%,保險收入占GDP3.4%,保險密度(國民人均保費)332元人民幣。在保費收入中財產保險業務增長較快,達到了1089億元,同比增長25.4%。人身保險業務,因受保險公司調整業務結構和利息上升的影響,保費收入3328億元,同比增長7.2%,但在業務總量中仍占74%。保險公司總資產1.18萬億元,在2001年年突破了1萬億大關,余額1.12萬億元,同時保險業務的增長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據統計快報顯示,2001年保險全行業的利潤是近年來最高的。
保險改革的推進。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繼在國外上市。國際***人的監督逐步轉化為上市公司的自覺行動,三大保險集團業務量加起來占了中國保險市場的60%以上。改革迸發的活力正在成為推動我國保險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第三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壽險產品的結構得到了改善,新業務增長較快,銀行保險產品逐步轉型,風險保障型產品發展加快,業務品質得到提升。財產保險的市場各種度有較大幅度下降。前幾個比較大的公司在保費中占的比重比較大,2003年來已大幅度下降,即市場競爭更加充分了。保險公司資金用途、***結構有所改善。因為在保險公司的***結構里,以前銀行存款占的比重比較大,2003年銀行存款占的比重下降,銀行***債和可轉換公司債券已成為保險業新的***亮點。
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有了新的突破。一是保險市場準入機制不斷完善,新的市場主體相繼產生。以前國內新成立一家保險公司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多年來新的中資保險公司基本沒有批,但2004年批準了一批新保險公司籌建,包括批準設立靠前家農業保險公司,靠前家建筑保險專業公司,靠前家養老金保險公司,在保險公司的專業化經濟和組織形式創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03年有八家中資保險公司和四家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市場開展業務。同時還增設了一批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促進了市場的競爭。二是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不斷拓寬。除了保險法規定的銀行存款買賣***債券、金融債券以外,2004年已容許保險公司買賣企業債券,證券***基金、直接***股票市場。容許保險公司自有外匯資金到境外運用,允許保險公司***于銀行***債和可轉換公司債。允許保險公司向商業銀行**協議存款。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拓寬為保險公司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分散***風險和提高***收益創造了條件。三是保險公司的融資渠道增加,容許保險公司發行***債,為解決保險業快速發展中的增資壓力,改善償付能力提供了新途徑。
風險防范工作不斷加強。保監會一直把風險防范作為基礎來抓,以資金運用為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為屏障,努力構筑保險業風險防范的途徑,去年年底已公布保險資金管理辦法。保險公司經營不善關閉破產,對于被保險人的救助就可以用保險法定基金來承擔。保險服務經濟社會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在經濟補償方面一些重大的自然災害發生后,保險公司及時賠付,在妥善處理災害事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說2003年11月21號的空難,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賠付了1300萬元,飛機的機身損失賠付了2300萬美元。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和家庭、企業把商業保險作為養老、醫療保障和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資金融通方面,保險公司持有的國債,去年年末是2651.7億元,金融債1156.8億元,企業債68.76億元。在銀行的協議存款3709.4億元。以多種方式支持國民經濟建設,保險公司持有證券***基金575億元,作為主要的機構***者,在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保險公司持有的銀行***債,占銀行***債發行總量的30%以上,為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推動商業銀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開拓新的服務領域方面,針對各地頻繁發生的安全生產和公共責任事故,保險公司在一些省市開展煤礦物主責任保險,醫療事故責任保險和火災、公路保險責任試點,保險公司還參與了八個省、市、41個縣新型農村醫療試點,參保人數達到了807萬人,提高了新型農村的運營效率。在黑龍江、吉林等九個省市保險公司開展了農業保險試點,積極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在東北地區,企業年金改革試點過程中,保險公司也積極參與了方案設計和基金管理。
保險業對外開放的狀況
2004年12月11號,保險業加入世貿的過渡期已結束,標志著我國保險業進入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保險業對外開放的進程日益加快。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呈現出幾個特點,加入世貿以前中國市場有28家外資保險公司,2004年外資保險公司已達到37家,另外還有3家正在籌建。二是開放的質量,財富雜志2003年公布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共有46家保險公司,其中27家已在華設立外資機構。三是發展速度迅速。2004年外資保險公司業務增長98億元,同比增長45.7%,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占總保費的2.3%。但在對外開放較早的上海、廣州等城市,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分別達到了15.3%和8.2%。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促進了市場競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穩健經營和優質服務等分析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提高了保險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下一步保險業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一是信守加入世貿組織的各項承諾,不斷完善制度保障。二是積極引進在健康險、責任險和農業險等方面有專長的外資保險公司,鼓勵外資保險公司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設立營業機構,帶動相關業務和相關地區保險市場的發展。三是對中外資保險公司實施統一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共同發展。四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中國保險業的國際影響。
保險業面臨的新形勢
綜觀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保險業正處于難得的發展機遇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保險業基礎不斷加強,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國保險業正在轉型,主要表現在五方面。一是市場化程度提高,國有保險公司的成功改制標志著以現代股份制為主要特征的混合所有制成為我國保險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保險公司逐步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二是增長方式出現了轉變,保險公司的經營觀念發生深刻變化。從單純追求規模到注重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率的統一,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內涵價值的提升和企業長遠的發展。三是保險的功能作用向縱深發展。隨著保險功能不斷深化拓展使社會對保險的需求向更高層次發展。對***來說可以運用保險這一市場經濟手段,輔助社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對企業來說,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其管理水平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對個人和家庭來說人們在醫療、保險、教育方面的保障更多地需要保險來解決。四是保險業的外部關聯性不斷增強。隨著保險公司的上市和******型保險市場的發展,保險市場對資本市場的依存度增加。保險公司日益成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者,對資本市場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隨著金融綜合經營的深化,銀行、證券和保險之間合作的范圍更加廣泛,并向更深層次發展。五是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保險市場,外資公司在我國保險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范圍內分散風險,使國際再保險市場對我國保險產品和定價的影響力加大。隨著保險公司境外融資和保險、外匯資金的境外運用,國際金融市場對我國保險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后,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將逐步融入國際保險市場,成為國際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