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網絡詐騙了怎么報案?
網絡詐騙隱蔽性強,越早報警追回被騙金額的可能性越大。可以直接撥打110向公安機關報警,也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或法院報案或舉報。如果發現被騙了,一定要妥善保存好相關的交易記錄和聊天記錄。如:微信轉賬記錄、銀行轉賬記錄、支付寶轉賬記錄、微信聊天記錄、通信記錄等。盡快掛失被詐騙的賬戶,避免再次損失。然后向公安機關或調查人員詳細講述被騙經過。千萬不要因為一時沖動而刪掉相關證據。
《刑事訴訟法》靠前百零九條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靠前百一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二、網絡詐騙金額達到多少才會立案
網絡詐騙金額達到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才能立案。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三、常見的詐騙手段有哪些
(1)借貸為名,騙錢為實。有的騙子利用人們貪圖便宜的心理,以高貸集資為誘餌,使廣大農民朋友上當受騙。
(2)以次充好,惡意行騙。一些騙子利用廣大農民朋友“識貨”經驗少又苛求價廉物美的特點,上門推銷各種產品使廣大農民朋友上當受騙。更有一些到家里、辦公室推銷的人,一發現室內無人,就會順手牽羊、溜之大吉。
(3)騙取信任,尋機作案。詐騙分子常利用一切機會與廣大農民朋友拉好關系、套近乎,或發現出相見恨晚而故作熱情,或表現得非常慷慨并朋友相稱,騙取信任后常尋機作案。
(4)利用網絡行騙。有以下幾種具體表現:利用網絡貸款、網絡交易、網絡拍賣、網絡購物詐騙;利用取款機行騙,利用高科技控制網絡,竊取密碼;網絡招聘詐騙,招聘過程中交納報名費;網絡交友詐騙,通過網絡開展一些親密的接觸,最后騙財騙色。
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社交新聞報道此類事件,并且許多人也已作出相應的通知并普及了有關欺詐方法和行為的知識。因此,我們也是您可以在網上找到一些有關預防欺詐的內容,以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