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國民健康保障意識進一步激發,驅動人身保險行業回歸風險保障。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人身險公司保單件數大幅增長。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人身險公司保單件數達4.8億件,同比增長24.9%。
而這一數據在2018年、2019年均呈下降趨勢。2018年全年,人身險公司累計新增保單8.09億件,同比下降8.46%。2019年全年,人身險公司累計新增保單7.97億件,同比下降1.48%。
“保單件數增長主要得益于健康險和意外險保單件數大幅增長,說明上半年單件保費比較低廉的健康險和意外險銷售量較大,人們認識到意外和健康風險,但因為收入下降而傾向于購買保費支出較小的產品。”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教授王**表示。
健康險無疑是保險業上半年數據最亮眼的看點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人們對健康更加重視,健康險購買熱度較高。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健康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4003億元,同比增長16.43%,健康險新增保單件數達1.71億件,同比增長25.1%。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近期的例行吹風會上介紹,近幾年商業健康保險高速發展,據保單登記平臺1月底的數據,有效醫療險保單6.3億件、覆蓋國民5.2億人,有效疾病險保單3.3億件、覆蓋2.6億人。此外,更多的保險公司圍繞著國民健康保障需求,在健康管理、診療服務、醫療資源整合等百姓需要、***支持的民生領域投入資源、積極探索。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壽險的新增保單件數較去年同期依然在減少。但是,普通壽險的新增保單件數同比增長了10.4%。“普通壽險較為便宜,但兩全險、投連險、多功能險等保費支出額度較大的產品不好賣。”王**稱。
這在賬戶型產品的保費收入數據上也有所體現。上半年,人身險公司的保戶新增款***交費和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分別同比減少了25.1%和12.5%。
對于這類條款復雜、購買頻次低的壽險產品,個險渠道、銀保渠道是其主要銷售方式。但是上半年,傳統保險代理人、銀行網點獲客空間明顯受限。據了解,今年以來保險公司為了滿足消費者在線購買保險產品、享受保險服務的訴求,積極克服疫情對企業日常經營的影響,加大科技投入、加速信息化轉型。大部分人身險公司二季度已經實現了經營全流程在線化改造,能夠滿足在線銷售、保全、理賠等主要功能。
但是,如何在線上銷售較為復雜的保險產品依然是各公司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上半年,銀保監會出臺多項政策,加強保險銷售人員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管理,推動代理人隊伍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進展,人身險公司5-6月份經營數據出現強勁反彈的趨勢。“總體上看,上半年,人身險公司的保費增長幅度還是不錯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情況下,原保險保費收入有6%的增長非常不容易。”王**表示,受疫情影響的新單低谷已過,我國經濟正逐步恢復,且代理人線下復工有序推進,預計下半年人身險公司保費增速會進一步加快。